0535-2311862
虱叮咬皮膚所致的皮膚病,稱為虱病或虱咬癥。虱叮咬皮膚,不僅可以引起皮膚損害,而且虱又是斑疹傷寒、回歸熱、戰(zhàn)壕熱等傳染病的媒介。虱病在衛(wèi)生條件不良時發(fā)病率較高。
寄生于人體的人虱由于寄生部位的不同及形態(tài)、習性的差異,分為頭虱、體虱和陰虱,分別寄生在人的頭發(fā)、內衣和陰毛上。這三種人虱均以刺器刺入皮膚吸吮血液維持生活,多見于個人衛(wèi)生不良者。虱對溫度和濕度均很敏感,當人體發(fā)熱或出汗時,虱即會離開而另尋新宿主。在人群中通過直接接觸或通過頭巾、帽子、衣服、被褥間接傳播。陰虱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。虱除叮咬引起虱病外,還可傳播斑疹傷寒、回歸熱、戰(zhàn)壕熱等。
臨床表現
虱叮咬后引起的癥狀因人而異,一般均有輕重不等的瘙癢和皮疹。
1.頭虱
長2~3mm,寄生于頭發(fā)部位,尤其是耳后發(fā)際和頭后部,藏于發(fā)中或附于發(fā)干上。常能見到針頭大白色的虱卵,雌虱產卵時分泌一種凝膠,虱虱卵附著于發(fā)干上,5~9天后孵化為幼蟲。少數可以寄生在睫毛、胡須上,多見于衛(wèi)生條件差的兒童和婦女。由于虱的叮咬,可出現皮疹,皮下出血,常因搔抓,出現頭皮抓痕,滲液,血痂或繼發(fā)感染。嚴重的頭屑,血痂,滲液,塵埃與頭發(fā)黏在一起,有腥臭味,日久使頭發(fā)失去光澤,形成瘢痕。
2.體虱
較頭虱大,長2.7~4mm,通常隱蔽于貼身的內衣上,多見于褲襠、被褥縫和皺褶處。在肩胛、腰部、臀部等處有體虱叮咬引起的紅斑、丘疹及風團,中央有一出血點。常因搔抓在皮膚上出現線狀抓痕、血痂或繼發(fā)感染。日久皮膚苔蘚化或留有色素沉著斑,見多見于冬季。
3.陰虱
體小,約1mm,寄生于外陰和肛周的體毛上,偶可侵犯眉毛或睫毛。陰虱由于活動范圍小,緊伏于皮面或牢牢附著于陰毛上,叮咬皮膚引起巨癢,出現紅斑或丘疹,經搔抓可出現表皮剝脫、抓痕、血痂或毛囊炎及繼發(fā)損害。有的患者可出現青斑,常持續(xù)存在數月。陰虱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,夫妻常同患此病。
診斷
根據接觸史,頭發(fā),恥部或頸、腰等部位瘙癢,皮膚上有血痂和抓痕,要考慮此病的可能。如在頭發(fā)、內衣、被褥、陰毛處發(fā)現成虱或蟲卵,可以確診。虱及虱卵通常肉眼或借助放大鏡即可發(fā)現,必要時可用低倍鏡觀察其形態(tài)以做分類。
鑒別診斷
虱病需要與疥瘡、瘙癢癥、癢疹、濕疹等鑒別診斷。
治療
治療虱病以滅虱及滅卵為主。剃除毛發(fā),使虱無處附著。虱的抗熱性差,可煮燙消毒衣服,殺死殘存虱及卵。頭虱可以外用50%百部酊或5%苯甲酸芐乳脂等滅虱。對家庭或宿舍內有其他成員患有虱病,要同時治療。如果有皮損,可以給予糖皮質激素或止癢劑外用,繼發(fā)感染者,用抗生素治療。
預防
虱病的預防主要是做好個人衛(wèi)生和消毒工作。
在線評價 (0)
暫無評價信息!